KOBE A.D. NXT 顛覆傳統

KOBE A.D. NXT採用整合鞋帶系統及非常規設計的Flyknit鞋面     Kobe Bryant一直痴迷於尋找讓運動員贏得先機的辦法。正是基於這種精神,他用KOBE A.D. NXT 再次重新定義了他的簽名鞋系列。 一如既往,Nike鞋類設計師,Kobe Bryant 的好搭檔Eric Avar與Kobe一起,共同打造了這款低筒、響應性優秀的球鞋,與此前任何一款Kobe球鞋都不同。 KOBE A.D. NXT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採用了全新的鞋帶構造。採用非常規的美學設計,提升運動時的足部包裹性——根據球員的需求調整收緊;並為雙腳提供保護和貼合。   Avar表示:「Kobe系列的升級代表著一種新的性能設計理念。」 具體來說,Avar和團隊將鞋帶與Flyknit鞋面整合為一體,實現了這一理念。將鞋帶及鞋帶扣的位置調整,使整個結構融合,配合嵌入式內底(將Lunarlon和Zoom

Read more

KOBE A.D. NXT HMD (諜照)

最近好似沒有新籃球鞋發佈?或許是季候賽的款式我們已經習慣了吧……不如看下這一對Kobe A.D. NXT HMD。 外貌與 KOBE A.D. 完全是兩款, NXT 會否是next 的簡寫?鞋面貌似Flyknit但估計還是網面 ? 鞋底紋有些少似Kobe A.D. 的模樣,但鞋面連鞋帶也沒有是甚麼一回事? 真的令人相當好奇,不過很快大家會見到這對鞋,因為它將於4月上市。有可能這雙只是休閒款,而詳情要待Nike 正式發佈。 圖片: US11

Read more

PG 1 – 藍領之代表作

兩年前我曾經跟本港著名NBA評述員-張丕德討論過一個問題: 「近20年的籃球運動有甚麼改變?」, 最大的分別相信是賽事的比數。 在90年代後期, Hand checking球例改變, 造就了不少機會給一眾突破型的球員發揮, 自此出現較多Swingman (又名搖擺人), 甚至在NBA 歷史當中, 有不少亮麗及深入民心的得分鏡頭都由Swingman創出來。由當時開始, Swingman類型的球員就好像成為了一種模仿潮流, 在校內或街場都不時見到有球員接過傳球、一個探步或插花嘗試晃過對手, 再First Step直搗籃底。在球隊中, 這類Swingman 類型的球員能司職後衛至前鋒的角色, 比賽中攻守需要全面。 但到近幾年,

Read more

LEBRON XIV – 高端機能之演·譯

假如說LEBRON SOLDIER 10 只是一種概念, 那麼LEBRON XIV 就是將概念實現。 上年推出的LEBRON SOLDIER 10, 將鞋帶與籃球鞋的關係重新整理, 所運用的簡潔機能性概念可說是相當成功。 在球場上, LeBron James 自上屆NBA 總決賽期間開始穿著至今年1月整整半年多, 老實說我很少見一位代言球星穿著該系列的次線産品有這般長時間, 也許證明他本尊都很喜歡這雙只有三條綁帶的SOLDIER 10。但它帶出的新概念總是帶著大眾還未能接受的設計,

Read more

AIR MAX AUDACITY 2016 鞋評

近年, 籃球鞋中底設計趨向輕巧, 所使用的緩震技術亦集中於受壓部分進行調整, 從而簡化中底的外貌, 同時鞋身的高度也由中高筒漸變為中低筒的趨勢, 在比賽中甚至也發現不少內線球員著上低筒鞋, 笨重鞋款已越見越少, 一向被認定配置上豐厚Max Air 氣墊的鞋款就也漸漸被忽視…… 但自從2015 年推出AIR MAX AUDACITY, 以中低價格的出現, 吸引不少球員再次穿起 Max Air籃球鞋, 例如在今年NBA 場上,

Read more

ZOOM LIVE EP 鞋評

現時籃球鞋款選擇眾多, 除了受追捧的球星簽名鞋款, 亦有不少二線鞋款, 同時他們的定價一般比較容易接受, 或多或少是因為沒有球員署名扶持吧…… 而在這些款中, 不時有一兩雙極具戰鬥力的鞋款被忽視, 但定價相當吸引, 因此成為當年度的Best Deal 之選。 於今年第一季推出的ZOOM LIVE, 以團隊及二線鞋款定位, 它的 CP值(戰鬥力) 會否是一雙潛力款, 還是平庸之流? 第一次看到 ZOOM

Read more

認識PG1 設計師 – Tony Hardman

自倫敦時間1月12日後, Paul George每次比賽中都穿上他的第一雙簽名鞋PG1上場, PG1 注目度也越來越高。在PG1 登場之後, 背後有另一位男人的名字也隨之出現, 他是 Nike Basketball設計師Tony Hardman。 Tony Hardman兩年前就開始為PG1設計, 或者會問他設計過或者參與過甚麼鞋? 早於2014 年, 他已經參與 ZOOM RUN THE

Read more

KYRIE 1 / 2 / 3 分析

KYRIE 系列已經推出至第三代, 大家對KYRIE 的注目度主要集中三代相互比較; 假如將這三代KYRIE進行分析, 究竟有甚麼改變? (KYRIE 1-3 由上至下排序) 首先從鞋面物料開始, KYRIE 1 整幅鞋面使用Hyperfuse, 鞋面所使用的技術是三對中最少, 較特別是鞋跟帶尖角的穏定設計。 KYRIE 2 鞋面最突出設計是中足上的魔術貼綁帶, 由外向內綁並將鞋身分配成前後兩部分, 鞋頭至中足使用Hyperfuse,

Read more

KYRIE 3 EP “Black Ice”

KYRIE 3 ── 專為Kyrie Irving的華麗球風打造, 具備四大特點 位於前掌的獨立的抓地模塊,加強全速突破時的抓地力。 前足束腳設計結合Flywire,強化前掌足部動態的同時保持鎖定貼合。 外底弧度設計,保障重心轉移。 足跟的Zoom Air單元,帶來迅速的響應性。

Read more

KYRIE 3

NIKE Basketball 正式發佈 KYRIE 3, 鞋筒沿用中筒設計, 後跟配備ZOOM AIR, 外底前掌設置兩個重心點, 前掌配置FLYWIRE, 比較特別是這次加入不少Kyrie Irving 的個人訊息。 經歷過兩年高低起伏, Kyrie Ivring 對自己的新一代簽名鞋會有甚麼要求? 又會有甚麼進化? 敬請留意852SRT的報導。

Read more

被遺忘的KOBE XI

今年推出的KOBE XI , 第一對就直接推出ELITE系列的FLYKNIT 版本, 同時也獲得不少好評, 尤其抓地表現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同時NIKE BASKETBALL 亦如以往一樣推出普通版本的KOBE XI, 但可能缺少了 Kobe Bryant 本人實著而令人遺忘了…… 而這雙KOBE XI, 我相信絕不遜色於KOBE XI ELITE。

Read more

Court Feel (下)

小時候買鞋的習慣, 很多時只留意兩件事 – 價錢和代言人 (其實現時也有些這種習慣)。 因為學生年代零錢不多, 價格很多時候取決一切, 而當年沒有太多運動鞋的資訊, 認識籃球鞋一般從代言人身上得知, 甚麼 traction / cushioning / lockdown 完全不懂, 心裏也會想: 「某球星表現好, 看看他的表現, 學會一兩下必殺技,

Read more

Court Feel (上)

何謂Court-Feel? 瀏覽外國波鞋雜誌或鞋評時經常聽見/看到 court-feel這名詞, 一般指穿上鞋後雙腳對場地的觸覺、敏感度, 我們用「腳感」來形容也有相同意思。 一般人, 前腳掌至腳趾最敏感, 因為手指頭和腳趾都是人類天生的觸鬚, 用以試探環境; 人們習慣了著鞋, 腳趾經過進化而變得細小了, 敏感度亦變得遲緩了…… 因此各大運動品牌商, 利用人體工學的設計來提升腳掌的靈敏度, 令每對運動鞋具備保護、舒適功能, 以設計來結合鞋與腳的自然律動。 至於籃球鞋上, 普遍認為雙腳越貼地, court-feel 越明顯;

Read more

綁帶不綁結- LEBRON SOLDIER 10

中學時期, 我很慶幸能分配入一所傳統天主教會的男校書院。校內, 一向非常注重德行、禮儀、 和服飾。入學初期, 學生總是每天被訓導主任檢查校服; 當時的訓導主任總是留意我們的校服、望望你的黑皮鞋, 有時候甚至會拉一拉蝴蝶結兩端鞋帶, 蝴蝶結一定要端莊, 如發現蝴蝶結轉成直線, 我們便要立即重綁。自此, 我銘記著綁帶的正確方法。到成為了長跑隊員, 我每日放學都需要練習長跑, 初時大概跑上半小時, 蝴蝶結便鬆散了……當時的教練教曉我們不少鞋帶綁結的方法, 當中雙結的綁法非常實用、亦不易鬆散, 這種綁法對任何劇烈運動也適用, 直到現在穿著所有綁帶籃球鞋也是用這方式。 但, 有時候總會感到綁鞋帶過程很繁複, 尤其是高筒籃球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