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鞋 · 評 – Kobe A.D.

自從 Kobe Bryant 於 2016 年退役之後, Kobe 系列所有鞋款命名就改用 A.D. (anno Domini) 代替;不再有順序的代數, 就跟隨 Kobe 年代定立的方向, 加以演變、進化, 延續黑曼巴精神。在 Kobe A.D. 系列中已經見過兩款、NXT 也有兩款, 主要設計元素也是追隨著過往的風格提升, 其中 NXT (Next) 意味著創新概念, 它們具備獨特的設計或技術, 這反而令平凡的 Kobe A.D.讓人感到有種沉悶、不似 Kobe 的 Kobe ……

新一款 Kobe A.D. 再次出現, 它的外型設計有種回到 Kobe V 、VI 、VII 的感覺, 還有 Kobe Bryant 著用示範, 令它再次帶來話題, 實戰表現又怎樣?

 


Size Fit-楦頭偏大

 

這次入手的一雙為 Kobe A.D. EP (即亞洲地區版本), 內靴楦型跟近期的 Nike 籃球鞋款相似, 長度適中、楦頭偏大, 較適合扁平的腳型。
個人相當在意整雙 Kobe A.D. 鞋面所用的物料; 鞋面使用複合式物料設計, 有合成皮革、尼龍及膠面, 普遍較軟又薄, 感覺就好像一雙穿在雙腳的風褸, 尤其楦頭位置, 它就像一般尼龍布面相當纖薄及柔軟, 加上楦頭偏大令保護度降低。極度建議穿著 Kobe A.D. 配上厚襪, 假如屬纖瘦或正常的腳型,可以考慮細半碼或常碼。


Support – 低重心

假如要形容新一代 Kobe A.D. 的鞋身設計, 容許我用風褸來比喻。複合式的鞋身配以襪套設計, 主張貼身感受(除楦頭外), 為不同位置提供不同的包覆韌度, 包覆感尚算不錯, 而支撐功能則依靠鞋身的設計 。
整雙 Kobe A.D. 就只有側面四組及鞋舌上四個鞋帶扣設計, 側面四組鞋帶扣並非使用類似Flywire的纜索設計, 它們就只是一般的鞋帶扣, 鞋面的支撐効能就如一般低筒籃球鞋, 比較出色是它的重心偏低。

必須提提在後跟鞋提上的設計, 配置於後領內至外、初期穿著對阿基里斯腱帶有種異物感, 令人感到很困擾, 另外、 鞋帶的處理亦需要相當講究;建議穿著時要特別注意波襪的選擇。


Cushion前後不一

當第一次著上 Kobe A.D. , 令我留下印象最深是鞋跟的Zoom Air , 回彈感好強烈啊!過去曾出現過同樣感受的 Kobe 要數到 Kobe X 了,喜歡回彈感覺的球員, 相信今年的 Kobe A.D. 可以滿足到您。
Kobe A.D. 的中底配置使用全掌的 Phylon (查證過外國媒體均指出選用Injected Phylon) 、配合後置大體積的 Zoom Air, 前腳掌雖然只是Nike 常用的 Phylon 泡綿,但感受不似其餘的Phylon 鞋款,相對帶種輕量的軟韌感, 相信在泡綿的密度有所調整, 另一點是它使用了一款較厚的鞋墊。
軟韌帶來回彈感是今次 Kobe A.D. 給我的感覺, 至於整體的緩震表現, 個人對它的評價只屬一般;主要原因是後跟的 Zoom Air 設置於鞋跟底部, 讓氣墊的回饋明顯; 但過度軟彈的鞋跟與前掌偏平淡的回饋反應, 對腳跟並不是很好受。
另外、中底缺乏了提供穩定的足弓 TPU 支撐設計, 相對容易讓足弓出現過度疲勞問題, 尤其在高強度的訓練及長時間著用, 疲勞感受會較明顯, 這個問題值得穿著球員注意。

 


Switch on

這次的 Kobe A.D. 給我一種回到以前的 Kobe 感受, 主要是前掌的起動反應; 整雙 Kobe A.D. 保持輕盈狀態, 如鞋楦偏寛並不影響您, 它能為起步階段帶來相當流暢感, 鞋面柔軟、特別是前掌第一組鞋帶扣, 纖薄貼覆効果降低雙腳超動時對鞋面抗衡的阻礙, 前掌中底回歸貼地的設計, 啟動反應也很自然地提高。


Traction -吸塵與耐磨的矛盾

細緻的鞋底紋設計,已經是 Kobe 系列的指定動作, 這麼細密的設計可提供相當出色的抓地効果, 可惜選用的外底橡膠, 是一款相當吸塵的物料;在首次室內著用, 它的吸塵能力異常厲害, 需要我經常清潔鞋底以保持抓地表現。當經過數次著用後, 吸塵能力終有所改善, 而抓地力亦回歸正常, 但低耐磨度的問題又開始出現; 這一種外底真的讓人頭痛, 更煩惱是今年的 Kobe A.D. , 大多數使用這款半透明的外底物料, 怎樣選擇才好呢?個人建議作為室內著用較適合。


Overall

新一代的 Kobe A.D. ,存在很多讓人又愛又恨感受,它甚至與 Kobe X 很相似,讓它恍似回到以前的 Kobe 。

半透明的外底配上細緻的鞋紋,天生就是在塵粒、耐磨與抓地這種三角關係上,怎麼選?我很喜歡鞋身既簡單且貼服的感受,但可否換換鞋頭的物料? 十分鍾情這樣彈Q的 Zoom Air,但能否不要中底的前後差異,還有後跟的鞋提,可以設置於鞋筒外嗎?懇請補回足弓的TPU 穩定片、可以嗎?Kobe Bryant 可否不要只穿著坐在場邊、走到場上走籃可以嗎?還記當年首次穿上低筒的 Kobe IV 、V 感覺,也是這樣的又愛又恨啊! 這種感受很討厭、但很親切,這不正是 Kobe 嗎?

記得於首對 Kobe A.D. 發佈的時候,曾經有訪問向設計團隊提問 : A.D. 對設計有何涵義?

他們只輕描淡寫的回答 – 時間軸倒流。 當停留在A.D. (anno Domini) 這種被神化理念,研究怎樣演繹一個時代的總結,還會有某某願意跟您探究下去嗎?  假如說、A.D.系列另一涵義是倒敘, 將 Kobe 系列逐一演繹,它就像跟您談談黑曼巴之道,很深啊?但現在看來已經不難理解了~

 

  • Overall Performance ★★★☆☆ – 適合球員類型: Athletic / Quickness
  • Size Fit ★★★☆楦頭寛闊
  • Support ★★★☆☆ 一般的包覆、支撐
  • Cushion★★☆  – 彈Q Zoom Air 配 9成熟肉眼扒 、中底前後相差較大
  • Traction ★★★ 抓地好但吸塵、擅長室內場地
  • Switch on ★★★☆☆ 跑車式起步
  • CP ★★★☆☆ 定價:HKD$1099 / USD$140  (Laceup參考 買入價定價7折)

 

測試資料:

  • 鞋 款 : Nike Kobe A.D.
  • 鞋 碼 : US 9.5
  • 重 量 : 337g / 11.9oz (左腳)
  • 主 要 技術 : 全掌Phylon、後置 Zoom Air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