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鞋 · 評 – Nike Zoom Freak 1
希臘球星Giannis Antetokounmpo擁有天生異稟的身形和速度,因而被冠上 Greece Freak 稱號。 Freak 、英文可翻譯作怪物, 以近年Giannis Antetokounmpo的職業球員表現, 用 Freak 來形容他, 說服力應該足夠吧! 要為這位希臘球星設計專屬籃球鞋 Zoom Freak 1 , 相信對於設計師Thomas Durand是NIKE
Read more希臘球星Giannis Antetokounmpo擁有天生異稟的身形和速度,因而被冠上 Greece Freak 稱號。 Freak 、英文可翻譯作怪物, 以近年Giannis Antetokounmpo的職業球員表現, 用 Freak 來形容他, 說服力應該足夠吧! 要為這位希臘球星設計專屬籃球鞋 Zoom Freak 1 , 相信對於設計師Thomas Durand是NIKE
Read more在每款Signature shoes設計過程中, 很多設計團隊在構思階段, 會為這些專屬鞋款做了些預備, 例如有 Plan A / Plan B / Plan C 考慮、測試款與少量化設計, 因為要配合代言人心意並非易事 。 Jordan Why Not Zer0.2
Read more匹克 TAICHI 1.0 PLUS ,繼續採用今年全新極態中底,依然有好强烈踩💩感覺。TAICHI 1.0 PLUS 設計可以當作為 TAICHI 1.0 進化版,根據官方所指主要吸納用家對第一代之批評,鞋身改用立體編織方式設計,增加前掌透氣位、改變鞋籠前掌尺寸,更適合亞洲人扁平腳形;上一代最多人質疑外底耐用程度,TAICHI 1.0 PLUS 就改變設計增加凹凸鞋紋、提供防滑效果,並改用另一款物料加強耐磨度。 TAICHI 1.0 推出唔夠半年、匹克就推出PLUS 版本,新鞋仲要完全依據用家對第一代評論、回應及需求去設計,實際著用好自然比第一代出色。由用家主導設計概念其實幾得意,容易令之前買過嘅用家有親切感,而匹克係近日新鞋發佈會,請嚟兩位用家上台講解新鞋、分享第一代問題,方法都係集中用戶層面感受,加埋低定價確實容易令人接受,而少量化生産更加可以降低存倉、造鞋成本;但另一方面、太集中用戶層面考量,只會導致鞋款缺乏獨有設計概念,令更少人欣賞、研究自家設計,依點值得匹克為將來考慮。 👟 匹克 TAICHI
Read more2013-2014年 NBA 球季, 當時的Under Armour 推出了一款外型比較異相的籃球鞋 – Anatomix Spawn, 設計概念就如將解剖後的腳掌肌肉、骨骼呈現; 同年、剛剛加盟 Under Armour的 Stephen Curry 成為了它的代言人, 及後有多位 UA 球員在 NBA著用,
Read moreTesting ~ Jordan Why Not Zer0.2 ~ Week 1 Day 1 Jordan Why Not Zer0.2 喺正式推出無幾耐,外國已經有人投訴、對鞋前掌外底爆裂,情況同當年 Jordan M10 、Air Jordan
Read moreCurry系列設計師 Leon Gu, 從觀察Stephen Curry比賽過程, 三分球、投射無疑是他的強大武器, 同時他發現Stephen Curry平均每場比賽中跑動約2.3英里; Leon Gu想出以跑鞋為藍本, 設計一雙像跑鞋的籃球鞋 – Curry 6。 Curry 系列從第四代起趨向輕、快的設計, 編織材質大大降低鞋款重量, 而從第四代起改用低筒設計, 提高足踝的靈活度, 但Curry
Read moreKyrie Irving 作風謙卑, 球場上保持著飢餓態度, 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變奏動作、迅間得分 , Humble and Hungry。這獨有的處事態度, 曾驅使 Nike 的設計師 Leo Cheng 藉由捕蠅草的獨特獵食習性為注入Kyrie 1 身上, 礙於當時的 Kyrie Irving
Read moreKyrie 5 Taco 美版與EP前掌有比較明確闊度、厚度分別; 第一張上面一對係美版 US10、下面係EP US9.5; 另一張兩隻右腳,EP 左邊、美版 右邊; 因為今年起有美版係香港正式開賣,建議大家試真啲size 。
Read more2018初夏, Puma 突然宣佈重返籃球市場, 即時驚動各大運動及服裝媒體。第一時間請傳奇球星Walt “Clyde” Frazier 為新鞋宣傳、邀 Jay-Z 出任籃球部的創意總監、重金禮聘多位 NBA 新秀球員代言, 還有一連串的社交媒體活動及反應, 態度極進取。 20年前, Puma 黯然退出籃球市場, 如今回歸話題性十足, 籃球鞋款還未正式發售已經令人垂涎。 今年9月Puma首款回歸籃壇戰靴 Puma
Read moreAdidas 為今年的 NBA 球季設計新一代團隊籃球鞋系列 – Pro Bounce 2018; 從鞋名中已強調採用 Bounce 中底技術, 另為旗下球員特別訂造多款 PE色, 引來較高注目度; 推出首兩個月已一口氣發售近二十對高筒及低筒的 Pro Bounce 2018配色, 再配合中線的定價、攻勢凌厲。現時有不同崗位球員也穿著, 但我好奇究竟Pro Bounce2018屬於哪一類型? Size
Read more自從 Kobe Bryant 於 2016 年退役之後, Kobe 系列所有鞋款命名就改用 A.D. (anno Domini) 代替;不再有順序的代數, 就跟隨 Kobe 年代定立的方向, 加以演變、進化, 延續黑曼巴精神。在 Kobe A.D. 系列中已經見過兩款、NXT
Read moreD Rose 由 2008 年推出至今已 10 年, 不再年輕的玫瑰, 換來了成熟穩重的外表 。初代D Rose以輕量化作為主軸, 推出多款以追求速度見稱的玫瑰跑車 ;至第 5代起加入 Boost 作為中底結構, 為這雙玫瑰跑車加入強大引擎, 緩震漸漸成為 D Rose
Read more何謂綁帶系統 (lacing system)? 一般指每款鞋上的綁帶設計。現時市面上, 籃球鞋類中利用鞋帶作為主要綁帶系統仍然佔上大多數 , 當然亦有例外, 例如Nike Lebron Soldier系統的綁帶, 但依舊改不了人類歷史的習慣, 及鞋類設計對於鞋帶的傳統依然是主流設計。 於 adidas Harden Vol.1 上的綁帶是一項最讓人頭痛的設計; 系列進入第二代 Harden Vol.2,
Read moreKyrie 系列由2015 年誕生至今年已經推出至第4代, 它帶給我們有甚麼印象? 後衛鞋款? 中筒外形? 猛獸級抓地? 2018年初, Nike首度推出Kyrie 子系列鞋款, 主打平價鞋及街場行列, 測試低檔次鞋款水温; 今夏再推低筒版 – Kyrie Low , 為整套Kyrie系列提供補完計劃, 究竟 Kyrie
Read more佢真名叫 Kyrie Low EP 喺首對 Kyrie 系列正式低筒(其實Kyrie系列不時俾人有低筒感覺…),鞋盒專登另外一款設計; 上腳感覺幾似 Kyrie 2,前掌鞋底又係偏圓;中底設有前後置Zoom Air ,不過未過好大同彈,有少少似 CP3.XI ,鞋底紋似唔似有無數個H+H組合? 今個星期有7·1假期,可以盡情試下咩感覺……
Read moreFlytrap – 捕蠅草,一種以捕捉昆蟲、經消化吸收其養份的食肉植物, 它的特徵能讓葉片迅速閉合並捕食獵物。 捕蠅草這種獨特獵食習性, 令它成為首對 Kyrie 子系列鞋款的概念, 用作比喻 Kyrie Irving 迅速變奏 crossover、難以捉摸的動作。 Kyrie Flytrap 硬件設定配備近年 Nike Basketball 常用的後衛鞋設置, 輕量織面、Phylon
Read moreBrandBlack 於 Los Angeles 2012年成立, 以Performance 作為主打的品牌, 亞洲人認識她們或許不多; 直至一年前, BBB 的出現, 幾個不同品牌的合作關系,令外界對 BrandBlack 的 Rare Metal 再產生不少興趣。 Rare Metal
Read moreKyrie Flytrap 屬於 Kyrie 系列首款次一級籃球鞋,用 USD $80做定價,實行以 Kyrie 之名主攻學生「100鎂」市場。 之前有FD 子問我,前掌配置咗邊款Zoom Air ?其實佢只係一款六角形Zoom Air ,主要為轉身動作提供重心點,又可以提供舒緩作用,但唔算係好有彈力一款。 鞋身唔算有好多 Kyrie Irving details ,側面有個
Read more2017 年推出的 PG 1,外形獨特、性能平均,加上大概 「100鎂」的價格 (更出現過半價) ,成為一眾男女球員恩物,走到街場總會發現好幾對。今年PG 2 換上較平實外形,能否承接上年性價比高的形勢,甚至再有突破? Size Fit 鞋身設計是PG 2 與 PG 1 最大分別, PG
Read more